开学典礼|谢光钰:我们的复旦气质-yb亚博全站首页
开学典礼|谢光钰:我们的复旦气质
我们的复旦气质
2016级法律硕士(非法学) 谢光钰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下午好!
欢迎来到法学院,这个惊天地泣鬼神,敢爱敢恨,但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在座各位可能见过这张网红图吧:
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法学院的小伙伴才会在期末季熬夜伤神的时候,在微信上拿出这张图来调侃自身,直到后来,在模拟法庭的决赛前夜,队友发来了这张图,再后来,在下班收到律所合伙人的任务邮件后,我把这张图发到了熬夜加班的同事群。
所以,法学院究竟意味着什么?复旦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气质的?2年后,3年后,4年后,毕业之时,我想你们会有答案。
我在回国的前一天得知要来和大家分享作为老学姐在复旦的经历,我想了很久,每个人的经历都会是独一无二的,让我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,又能给新生提供什么价值呢?说实话,在复旦我尝试了不少,磕磕碰碰了很多,与其说我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,不如说我体验了多少,理解了自己多少。这么一来,似乎也能提供一点帮助。
我在复旦本部待了4年,跨专业保研后在江湾度过了1年,然后在美国念法学硕士1年,上周我回到江湾,变化不小,但一切还是那么亲切。复旦的包容开放,我理解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平台,并且只要你愿意尝试,用心去做,你会经历很多有趣的事情,认识有意思的人,拥有生命中宝贵的回忆。
你可以尝试参加辩论赛、模拟联合国,讨论白马是否为马,举国体制是否妥当,也可以花一个学期精读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,探讨存在与在,向死而生。
你可以参加假期一个月的支教,也可以采访民间艺人、对传统民俗文化做一个抢救性的记录。你可以参加一个舞团、一个剧社、或者登山徒步,也可以在12·9歌会学习专业发声、或是现场伴奏。
同时,你也有机会作为中国学生代表去海外参加国际学生会议,更不用说去海外交流,感受文化差异。如果想尝试独立的学术研究,可以参加复旦的曦源或者望道项目,在专门的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课题。
回头去看刚上大一时候蠢萌的自己,我不得不说如果不是复旦如此广阔的平台和机会,我也不会有这些有趣的回忆,更不会在这些探索中遇到生命中重要的朋友。
来到法学院的第一年,我参加了国际商事仲裁的模拟法庭,第一次体验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和语言表达去影响一个庭审,这个过程中一次次感受到什么叫做智商碾压,什么又叫做队友之间的相伴扶持。
当然,其间不少对法学院的吐槽,比如缺乏关键的检索资源库,比如有些课程无聊学不到东西,比如参赛补贴经费迟迟没有消息,比如去欧洲比赛校内的行政手续繁琐低效……每当这个时候,我们就又翻出了这张图,可谓镇店之宝,屡试不爽。
法学院有许多海外交流的机会,我也有幸参加了在美国学习一年的项目。我非常推荐大家有机会的话尽量争取。这一年我的成长超乎了我的预想,因为 reading 读不完,大把大把地掉头发,代表美国法学院去欧洲参赛模拟法庭,在不同国家奔波半个月,接受美国联邦法院诉讼律师和欧洲庭审大律师的吊打,这种语言的障碍、文化的差异、再加上比赛的压力,的确让我领教到了法学院的魄力和魅力。
在法学院自己的认真用心自然重要,但另外也很重要的是,请大家看看坐在自己的身边的同学,说不准,那就是今后一起刷夜的小伙伴,一起经历生命中这段重要时光的朋友。坊间流传复旦的精神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,坊间不知,复旦还有一个校训叫做团结、服务、牺牲。他们都是我心目中所谓的复旦气质,我也相信,各位在几年后毕业时,也会认同这样的气质。
最后,我想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一位教授的话,we lawyers, we have the power to shape the world with our own vision. it is our tradition, and it is a noble tradition. 这是作为法学生的担当,也是一项高贵的担当。
我知道,并不是每一个法学院的新生都会以法学的专业毕业,也不是每一个法学院的毕业生都选择了以法律为职业。而这一点,恰恰是我很喜欢复旦的地方,因为复旦不教技术,不限制你的想象,我认为它会让你拥有力量,一种无论处在什么境地都心有猛虎的力量,和无论走到何处愿意追求卓越的一种担当。
未来的某一天,你们也会见到凌晨三点的江湾,也会集体吐槽法学院的种种不好,自然也会笑有时,哭有时,慷慨激昂有时,辗转难眠有时。无论如何,仗剑走天涯的路上,我们绝对不是锦衣独行。复旦法学院,非常,欢迎你们。
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