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理想中的法治丨王志强院长在法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-yb亚博全站首页

我们理想中的法治丨王志强院长在法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-yb亚博全站首页

我们理想中的法治丨王志强院长在法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

发布日期: 2023年06月21日

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志强教授:我们理想中的法治——

寄语复旦大学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

各位同学同事,各位校友嘉宾,大家下午好!

今天这场毕业典礼既常规普通,又弥足珍惜。与我们一起汇聚在这里的,不仅有2023届的466位毕业生,还有来自2020和2022届的校友代表们,他们当年并没有机会参加线下的毕业典礼。成长和成熟,属于所有从这里成功启航的你们!

初出茅庐的各位同学,你们面对的是一个与此前相比日新月异、又充满挑战的时代。世界变局之下,社会共识度降低,对法律作为理性平衡器的需求不断提高。同时,在中华文明重获自信的时代,我们也理应有更多的思考和追问。法律人能够做什么?换言之,在当代中国,什么是我们理想中的法治?

这是个宏大的问题。对即将拥有资源和权力的法律人,你对理想法治的理解和坚守,将是让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希望;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,这个问题是对知识和思维训练的挑战,也是更深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一个视角。

我们从身边的事例说起。去年初夏的上海,有一起封控期间某面包店违规生产食品的行政执法案件,大家可能都有耳闻。该不该罚、该罚多少?执法部门和法律专家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有的认为,食品安全事关重大,基层执法者处置有据,无可厚非;有的认为,基于特殊情势应进行法律续造,在当时市场失灵的情势下,应优先确保民众基本生活需求,因此不应处罚;还有的认为,执法时机可再斟酌,应该考虑选择更合适的时间再予处罚。从三十年前秋菊要的“说法”,到三百天前面包店的悲情,国人理想中的法和法治,依然是我们有待纾解的疑难。

我们理想中的法治,首先是对规则的尊重、对权力的制约。上述执法方式得到肯定之处,就是基于在程序和实体方面,这项决定于法有据,并非任性妄为;决定本身也必须经受可能的复议审查、行政诉讼和其他方式的社会监督。这是对法治的基本期待,也是我们这所法学院培养的基本理念。今天人类经历的最大变化之一,就是可以让机器没日没夜地学习和工作,然后让它提出包括对法律问题在内的各种方案选项。类案检索和要素审判在yb亚博全站首页的技术支持下的迅速发展,是形式逻辑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成就,也为尊重规则的法治创造了基础性的巨大便利。同时,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对法治路径我们有更广义的理解,纪检监察和党内法规都被纳入法治的范畴。昨天,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纪检监察学科点,法学院作为建设的牵头院系,就是希望培养更多具有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、将权力运行纳入制度轨道的监督者和践行者。

我们理想中的法治,应该富有对人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。这是限制权力任性的另类表述,也是中国传统人本精神、近代以来启蒙思想,以及当代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法律表达。上述案例中执法的可争议之处,就在于形式法治产生了可能背离基本权利保障的风险。从网上的舆情,到买空的货架,普通民众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执法决定的态度。

除了规则之治和基本权利意识,我们理想中的法治,更重视综合考量、更关注终极价值的实现。法治并非教义文本的简单逻辑演绎,在中国的实践中尤为如此。中国传统中将其表述为“天理人情国法”,当代则强调在法律实践中阐明事理、释明法理、讲明情理,注重司法执法的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,并归结为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、每一个执法决定、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”。这种法律运作方式更重视价值追求,具有更多温情。因此,中国体制中强调政治引领和学习、重视政治站位和视野,强调多岗位、多地区历练,目的就在于使法律人不是简单以字面规则的实现来解决问题,而应全面洞察世情、深刻把握价值,来完成法律的任务。

各位同学,无论学习深造、还是投身实践,你们都将继续走在追求法治理想的道路上,会有自己更多的思考和答案。理想中法治的实现,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,而且需要专业的睿识和智慧的破局。勇于面对和深入理解当下困境,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,才能让理想之光照亮现实之路。无论危言危行,还是危行言孙,希望你们能走得稳健长远。关于法治,相信大家会在未来的不断深思、实践和破局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中国的普适性和独特性。在思想和实践的地平线上,会有法学楼的穹顶、月湖的清波、江湾的落日,与你们长相伴守。

再次祝福大家,毕业快乐,平安顺遂!


网站地图